一
鳥兒鋪滿天。朝陽的金輪滾滾而出。
這個時候,你會聽到一處處門窗開啟,聽到或清脆或沉郁的聲聲誦讀。更多地,聽到刻刀在木板上的雕琢聲,堅實而有力,雕刻的漢字漸漸凸顯。你還會聽到墨刷勻稱細致地走動,紙張掀開,一篇文字清晰地呈現。
有人在鋸木。大木頭截成板材,板材截成小板。刺啦的響聲中,木香噴濺。
事實上,一個個院落里、屋檐下、廊徑旁,很多匠人在同時操作。
高臺上的鐵匠鋪,年輕的徒弟赤膊上陣,大錘掄得正圓。老師傅一絲不茍,小錘叮叮當當,鐵砧上的物件火星四射。淬火的一瞬,才看清,那是一件精致的雕刀。
聲響合在一起,合成竹橋村的鏗鏘樂音。時光似乎沒有遠去,聲音留在了竹橋村的門廊墻縫間、天井花池中。
明清之際,江西撫州的金溪曾是贛版書籍印刷中心,有“臨川才子金溪書”的美譽。臨川才子晏殊、曾鞏、王安石、湯顯祖可謂名聞宇內。金溪與臨川山水相連,明代成為贛東商業重鎮,并向書業、紙業發展。到清嘉慶年間,竹橋人余鐘祥在滸灣鎮創辦了“余大文堂”刻書房,成為金溪最大的刻書房。紙張掀動,書板盈架,刻印之聲盈耳,車馬船只不斷。由此帶動了滸灣和竹橋,使其成為“金溪書”的發祥地和主要承印地。
現在竹橋村留存的“養正山房”,當年也是一個刻印古籍的地方。它位于仲和公祠的右側,里面庭院廣大,上堂及后堂都是印書之所,各類人等操忙其中。
竹橋是精致典雅的。它就像一幀古典的扇面,展開在青山綠水間。你看,扇面上是一個個門樓、一座座祠堂、一處處庭院,其間,有蓊郁的古樹和盛開的花草。古老的宅院大門開啟的一刻,連空氣都透著幽香。
幽香中,袒露著木版、刻刀、磨刷,袒露著長桌、紙張、書籍。
村邊蜿蜒而過的古驛道,多少車輪滾動,多少馬蹄聲聲。古驛道仿佛竹橋的金腰帶。有了它,竹橋多少年都意氣風發、神采飛揚。
青山不老,碧水長流?,F在,竹橋村還有《三字經》《百家姓》《四書集注》的雕版,不少線裝古籍仍可在這里印刷裝訂。
竹橋,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內涵豐富的中國傳統村落標本。
二
知道竹橋人大都姓余,卻不知道他們大多數人的名字。他們留給我的,是一個群體性的概念:講究風俗,講究傳承,講究文化,求的是“五谷豐登”“天地祥和”“勤儉持家”“以人為本”。
村中,每一處建筑、每一塊雕刻,竹橋人都有說法。譬如,村頭的井鑿成方形,三口井形成“品”字,寓意村人無論貧富貴賤、求學經商,都要恪守品德。
進出的門樓,前后通道用石條鋪設成“人”字形、“本”字狀,寓意無論居家還是在外,都應以人為重,不能忘本,提示著老祖宗永遠的教誨和期望。
連池塘也有規矩。八個池塘,中間一塘呈月形,形成“七星伴月”之象。池塘將村子連綴起來,從不干涸,從不漫溢,滋潤著春夏秋冬的歲月。
竹子生長在村子的周圍、老宅的前后。“水能性淡為吾友,竹解心虛即我師。”竹橋人的淡雅通透可見一斑。村民之間誠摯相待,一家有事,他家相助。
文明的種子代代傳續。廳堂、廊道、立石,到處可見名言警句:“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德不優者,不能懷遠;才不大者,不能博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這是對生命的提醒,也是精神的激勵。
祠堂里,放著繡球、長龍,放著樂鼓、雄獅。到了節日時,村中的一條條巷子都熱鬧歡動。地域文化特有的氛圍,連外邊的人來,都不由得融入其中。
在這雕版印制之地,過去,女子也要會刻字、印刷,所以從小就在學堂認字讀書。從這里出去的女子,個個靈巧。不惟女紅出彩,更是知書識禮、聰明睿智。
由于有著良好的讀書氛圍和文化環境,抗戰時期,金溪中學的課桌就放在這里?,槵樧x書聲在青山綠水間、祠堂庭院里回蕩,弦歌不輟,文教之風賡續。
三
一位老人靠著老宅打盹,旁邊,一籮籮紅辣椒,紅紅地纏繞著他的夢。
聽到腳步聲,老人從夢里醒來。問他,可是這座老宅的主人?老人笑著稱“是”,并邀請我入內。先是一個天井院,而后一個大廳,廳里掛著楹聯:瑞日芝蘭光甲第,春風棠棣振家聲。奇妙的是,天窗還有滑道,可以拉上滑開。底下的水池,也有明槽,加蓋石板,可舉行大場面活動。
老人說,他小的時候,喜歡跟小伙伴一起捉迷藏,村里的巷子多,祠堂也多,藏在哪里還真不好找。
順著溪水轉去,窄窄的巷子里,一對年輕人拉著手跑過,笑聲自他們身后傳來。后來在一處名為“蒼嵐山房”的老宅,又遇見了他們。蒼嵐山房曾經也是學子讀書的學堂。原來,男孩是帶著女友來村里祖宅玩。女孩十分喜歡竹橋村,在村中跑來跑去,轉了半天,還沒有轉完。
年輕人喜歡這里,多半是因為那文脈相傳的意蘊。你看,一處雕著“諫草傳芳”的老宅,門上貼著“天賜良緣”的新對聯,似剛剛舉行過一場婚禮。
一位彭姓女子,在老宅門前賣萱草膏。她是雙塘鎮人,老宅是夫家的。孩子上了大學,自己閑著沒事,就著老宅做些小生意。
導游小饒也是外村人,嫁到竹橋的余家。竹橋的文化感染了她,慢慢地她做起了導游。講說時,她恨不得把知道的都告訴游客,且常常露出自豪的神情。
遠處的鐘聲,一層層的,把黃昏覆上了黃銅的顏色。群鴨正順著溪水回家。
馬上要到搶收搶種的時節了。村子周圍,早稻揚著金色的穗子。水田里,還有人在忙著培植晚稻。
入夜,涼風忽作,將燥熱吹去。遂有雨落,淅淅瀝瀝敲打著竹橋的層層瓦片,敲打著苧麻、苦櫧和香樟……
《 人民日報 》( 2024年08月19日 第 20 版)
(責編:張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