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的再生和凈化,是福建湄洲島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的關鍵要素。今年來,湄洲島著力做好“節水”“凈水”文章,在實現島上水的內循環、緩解海島水資源短缺情況的同時,踐行了生態為民理念?;谒Y源時空分布不均,水資源分配與市域經濟發展不相匹配,島嶼缺水嚴重的實際,湄洲島構建起循環“再生水”、賦能“優質水”、優化“補給水”、激活“閑散水”多管齊下的大節水格局,著力破解水資源對湄洲島高質量發展的長期制約。
航拍湄洲島
湄洲島四面環海,降雨少,沒有地表河流,是“只長石頭不長草,海風吹著石頭跑”的小島,是福建最嚴重的缺水地區之一。2022年,湄洲島作為福建省唯一縣區入選水利部、發展改革委、住建部等六部委評選的“典型地區再生水利用配置試點城市”。入選名單之后,湄洲島立即委托福建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策劃生成再生水利用配置試點建設方案,對湄洲島污水處理廠處理后的中水蓄水池及后巷寶瀾街水系上游人工濕地進行修復,配套建設出水水質監控系統,建設再生水回用管網,沿途設置智能開關和滴灌系統等,以水為脈,激活水源,一水多用,循環再生,描繪海島水美畫卷。
湄洲島污水處理廠
一是以水為脈,系統治理,循環“再生水”。一盤棋統籌推進湖石淉安全生態水系工程、農村水系連通工程、水美鄉村建設等水系治理工程,深入挖掘島內剩余水系,完善全島水系綜合治理一張圖,將多余的再生水補入各水系,擬打造一個集公建用水、綠化用水、景觀用水、旅游公廁用水、生態補水、水系循環、智慧用水的再生水配置綜合體,總再生水配置規模10000m³/d,整體構成"水內環",讓全島的水系活起來、美起來。完善再生水水量與水質調查檢測體系,結合河長辦智慧水務平臺,增設水質監測,助推全島水系監測、再生水利用監測聯動管理,完成南軸線水量監測和數據遠程監測,實現再生水自身循環、自身監測、自身凈化。
二是提標技改,增量增效,賦能“優質水”。堅持分質凈水,節約投資,遵循"精準治理、精準提升、成本高效"的原則,在中水濕地凈化的前提下,以4套措施分需分質凈水,“個性化”滿足生態補水和景觀、公廁、道路清洗用水,打造節約集約用水環境。開展湄洲島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作,擴容提標污水處理廠、建設中水回用池,擴建后總規模達到10000m³/d。提升治水標準,強化尾水排放管控,采用"預處理+改良 AAO +二沉池+高效沉淀池+反硝化深床濾池+次氯酸鈉消毒"處理工藝,處理后尾水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 A 標準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觀環境用水水質》( GB /T18921-2002)中觀賞性景觀環境用水中河道類水質標準的部分指標,污水處理廠將達標尾水,在中水池蓄積沉淀后輸送至南部高點,通過高差自然下泄,在階梯式人工濕地中再次凈化過濾,為優質水全面賦能賦效。
后巷階梯式人工濕地
三是創新配置,全域覆蓋,優化“補給水”。再生水利用通過補水軸線貫穿湄洲島中北南部地區。中部軸線構建湖石淉濕地前池凈化、湖石淉生態補水、入??诩t樹林生態補水的生態補水廊道,北部滿足沿途的市政綠化用水、旅游沖廁用水,南部向北埭湖、下白石渠、寶瀾街濕地前池、日文坑湖等水系補水,兼顧沿途的農田灌溉、市政綠化用水和旅游沖廁用水??茖W布設再生水取水點、輸配線路、綠化噴頭等取用設施,配備運水車輛,加大城市綠化、造林、市政雜用領域再生水利用力度,實現再生水100%全利用、全用途、全覆蓋。
湖石淉生態公園
四是管網縱橫,互聯互通,激活“閑散水”。實施“一環一貫四橫”路網提升改造項目,推進村莊污水管網建設,共建設生活污水主干管網約40多公里,次干管網建設約120公里,建成污水提升泵站(含泵井、集水坑)12座,全島三格化糞池應建及改造戶數完成率和污水管接入率全部達到100%。推行污水收集“四水合一”,即化糞池尾水、廚房水、衛生間水、洗衣水四水共收,對全島每日產生的約5000噸污水全部收集。通過轉變散狀化治水方式,以系統化治水、專業化治水為導向,提升湖石淉自凈能力,按照Ⅳ類水質的目標管理,采用綜合治理的思路,尊重自然水系、營造生態環境,實現水質目標、生態目標、運維目標。(湄洲島農林水局)
(責編:李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