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工作者始終奮斗在探索的前沿。在微流控芯片的設計與制作及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智能制造領域,太原師范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教工第二黨支部書記楊潞霞教授帶領團隊披荊斬棘、深耕探索,成績斐然。
作為跨學科的嶄新研究領域,微流控芯片技術是把生物、化學、醫學分析過程的樣品制備、反應、分離、檢測等基本操作單元集成到一塊微米尺度的芯片,實現同芯片自動分析的技術,已被廣泛應用在細胞分選、藥物篩選、核酸檢測等方面。
隨著基礎醫學研究信息化的深入,醫學分析設備微型化、集成化、低成本和便攜式成為發展的趨勢。楊潞霞帶領團隊研究與設計了可用于單細胞分選和計數的微流式細胞儀芯片,還針對癌癥患者的循環腫瘤細胞檢測,設計了集成有樣本液預處理功能的自動檢測芯片。
基于以上研究,楊潞霞主持完成了山西省青年基金1項,以第一作者發表核心以上學術論文5篇,其中SCI3區收錄1篇,4區收錄1篇。
在研究微流控芯片技術的同時,楊潞霞不忘智能制造。2021年,楊潞霞,作為項目負責人成功獲批了山西省重點研發項目《基于5G通訊的公共交通智能監控系統》。其研究內容為基于5G通訊的車輛遠程智控多傳感器集成技術,設計制作了低延時高精度遠程輔助駕駛裝置;研究視頻數據實時傳輸模型算法,搭建AR全景交互平臺;研究多模態數據融合技術,構建綜合信息分析平臺,建立快速決策響應機制。這些技術都屬于基于5G通訊的遠程監視與控制系統,其目的是利用5G網絡在危險時刻遠程控制公交車輛,從而確保人民群眾的安全出行。主要創新點包括:設計制作一種基于5G的高容量、低延遲、高精度的遠程輔助駕駛裝置,設計開發集路況、車況和駕駛員身體監測于一體的高集成度智能車載終端,利用邊緣計算和多模態數據融合算法,構建綜合信息分析決策平臺,確保被控車輛安全行駛。
此外,楊潞霞還在智能設備制造與設計方面取得不少成果,智能澆花系統、智能頭盔、智能書包等多種智能化產品走向市場。其中,智能書包借助多傳感器信息融合、功能模塊和嵌入式處理系統等多種技術,能夠根據設置好課表及時提醒應帶課本,保障學生有效學習。與市場上的智能書包相比,該書包能夠實現一天二十四小時連續、無擾、實時、自動地監測中小學生位置,提供預警和救助,而且機械懸浮結構可以減輕書包給學生的壓力。
“雖然筑夢的過程,不僅漫長,還充滿了荊棘,但只要目標堅定,就可沖破迷霧,讓夢想走進現實。”楊潞霞表示,未來將繼續堅定腳步、開拓前行,用更多的成果書寫屬于自己的奮斗人生。(太原師范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供稿)
(責編:張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