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七夕節(8月10日)臨近,各大金店紛紛推出優惠活動,試圖吸引消費者購買。然而,金飾消費并未迎來大幅增長,仍然處于“平穩期”,導致這一現象的是高企的金價等因素。當下,黃金珠寶行業正積極調整策略,通過優化產品結構、加強零售網絡管理等措施,應對市場的變化。
金飾消費進入平穩期
近期,各大金店紛紛推出七夕優惠活動。例如,老廟黃金推出每克減50元的活動。“8月5日金價是724元/克,優惠后是674元/克。”北京地區老廟黃金某門店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六福珠寶也推出了類似優惠活動,“活動期間每克減45元,活動持續至8月11日。不過還得分品類,有的飾品是單品單價。”北京地區六福珠寶某門店工作人員表示。國華商場則推出了返券優惠活動,8月1日至8月30日購買黃金飾品,每滿3000元返30元飾品通用券以及30元K金券。
然而,即便是在這樣的促銷力度下,金飾消費并未大幅增長,反而呈現出一種平穩甚至略顯疲軟的態勢。
“今年春節后金價持續走高,當下每克價格基本維持在七百多元高位,這使得金飾消費進入了平穩期。”老廟黃金的工作人員表示。國華商場的工作人員稱,黃金飾品消費具有明顯的淡旺季特征,春節是傳統消費旺季,而接下來的幾個月則相對冷清,即便是七夕這樣的傳統節日也難以帶來消費熱潮。
金飾消費需求下降的趨勢在數據上得到了直觀體現。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4月以來,金銀珠寶類商品的零售額保持同比下滑。具體來看,4月零售額為231億元,同比下降0.1%;5月零售額為240億元,同比下降11%;6月零售額為262億元,同比下降3.7%。
世界黃金協會發布的2024年二季度《全球黃金需求趨勢報告》也顯示,二季度中國金飾需求總量為86噸,同比下降35%,比十年來平均水平低46%,是自200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金價高企抑制消費
金價保持高位是導致金飾消費疲軟的主要原因之一。世界黃金協會分析,今年3月,國內金價上漲10%,接下來的4月和5月,金價持續上漲且屢創新高,抑制了黃金消費。
此外,消費者日趨謹慎也是重要原因。麥肯錫在2024年中國消費者報告中表示,多重因素導致居民儲蓄意愿高,進而削減了非必需品支出。
消費者的實際感受也印證了這一點。來自北京地區的吳女士去年以每克四百多元的價格購入一片金片,而今年同類型的金片價格已升至每克六百多元,讓她直呼今年再購入十分“不劃算”。雖然喜歡黃金首飾,但面對高昂的價格,吳女士選擇觀望。
在中金公司分析師郭朝輝看來,二季度國際金價在高位企穩的主要支撐點包括,美國經濟數據轉弱、通脹數據回落,提振了美聯儲降息預期;中東地緣風險事件階段性支撐黃金的避險需求。不過5月及6月我國央行連續2個月暫停增持黃金儲備,結束此前18個月的連續購金進程,國內黃金相較海外市場溢價有所回落。
展望未來,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今年下半年金飾需求回暖的前景有限。雖然四季度的季節性因素可能會為市場帶來一定支撐,但在經濟環境未出現明顯改善之前,消費者信心難以迅速恢復,價格環境也將繼續對金飾需求產生不利影響。因此,黃金珠寶行業需要繼續探索創新之路,優化產品結構,提升服務質量,以應對市場的挑戰。
珠寶集團積極應變
世界黃金協會表示,在金價高企和消費者信心不足的雙重壓力下,中國黃金珠寶行業正經歷著深刻的變革。
一方面,輕質產品和實惠單價的產品越來越受到消費者青睞,成本較低的小件飾品,如24K硬質純金產品,上半年銷量表現優于其他品類;另一方面,中國的黃金珠寶行業正面臨重大整合,尤其是在近年來零售網絡迅速擴張之后。零售利潤的收窄促使許多珠寶商推廣利潤率更高的產品,這些產品具有復雜的設計和各種寶石鑲嵌物,以支撐利潤。
以周大福珠寶集團為例,其最新披露的未經審計一季度主要經營數據顯示,中國內地直營店及加盟店的同店零售值分別同比下跌26.4%及19.1%,周大福認為,宏觀挑戰及金價高企使得珠寶整體需求放緩。
為應對該挑戰,周大福表示,其專注于優化定價策略,將黃金產品組合從按重量計價轉向定價產品。“由于以匠心時尚設計和精湛工藝打造的定價黃金產品深受顧客青睞,中國內地定價黃金產品的零售值占比于季內大幅增長至近16%,去年同期為約6%;其零售值亦按年増長超過100%。這抵消了因金價上漲而導致近期黃金需求放緩所帶來的部分影響。”周大福稱。
在零售網絡管理方面,周大福表示將專注于通過提升生產力和盈利能力,提升門店的整體財務健康狀況。一季度集團優化了零售網絡,在內地凈關閉91個周大福珠寶零售點。集團內地的所有店鋪當中,有超過一半是過去2至4年開設的,隨著這些店鋪日趨成熟及持續優化零售網絡計劃的推進,營業額、營運效益、集團盈利能力均將獲得改善。
(責編:汪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