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蘇省邳州市紀委監委派駐第十一紀檢監察組為切實找準各駐在單位在“庸懶散浮拖貪”上存在的問題,先后邀請了該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民陪審員、律師等分別進行“一對一”“面對面”“閉門”式座談,共征集駐在單位存在的各類問題31項,所有問題不僅具體實實在在,而且有事例支撐明明白白,這在以往召開的歷次群體座談會上是很難做到的。所以筆者認為,開門納諫找問題還是少吃“大鍋飯”,多開“小灶”為好。
開門納諫找問題要開“小灶”,讓被邀請者打消顧慮、敞開心扉、坦誠布公、直抒己見,真正將心里話說出來,把想講的問題講出來。這一做法,旨在改變過去群體式座談時,參加座談會人員在大庭廣眾之下,礙于情面或者心存顧慮,有的不敢講、不愿講也不多講,即便講了多數也是說好聽話多、說難聽話少;談意見建議多、談問題隱患少。所以,此時查找出的問題多是浮在表面上的共識,沒有內在實質上的個案。長此以往,問題越找越少,但實際問題仍然存在,無形中助長了駐在單位問題的滋生、蔓延甚至發酵,不利于駐在單位的長遠發展。
所以,筆者認為,開門納諫找問題也應力避形式主義,決不能為了完成任務、尋求好看,而做做樣子、走走過場,甚至把一個普通的征求問題的座談會,搞成了表揚會、喊好會、點贊會。如此一來,被邀請者侃侃而談,專撿好聽話講;邀請者聽著開心,頻頻謙虛致謝。這樣征求問題的座談會不僅問題征不到,還影響了單位的公信力。
開門納諫不能只有“面子”,丟了“里子”。作為基層紀檢監察部門,尤其是基層派駐紀檢監察部門更要發揮好“派”的權威和“駐”的優勢,真正把“探頭”和“哨兵”的作用發揮出來,通過召開社會各類群體“一對一”征求問題見面會,切實把駐在單位的問題找準,帶著問題精準監督,才能做到早發現、早提醒、早處置,制止問題于初萌,以永遠在路上的清醒和定力,全力推動駐在單位作風建設的根本好轉。(邳州市紀委監委 朱玉軍)